(中央社記者曹姮東京21日專電)日本「產經新聞」今天刊登駐日代表馮寄台的投書,否認總統馬英九「向中國傾斜」,並指台灣從李登輝和陳水扁政府時代就已經仰賴中國大陸市場,現在批評馬政府傾中有失公平。
馮寄台在投書中表示,馬總統執政3年來,主張擱置兩岸爭議,提倡和平共存,要求制定雙邊經貿協議,可是卻被批評是「向中國傾斜」,日本也出現過類似說法,事實卻不然。
他指出,其實台灣人開始到中國投資經商是始於李登輝總統時代(1988-2000年),當時的政府採用「戒急用忍」政策,全力阻止台灣人民和中國大陸交流。
但是在李登輝執政的最後2000年時,兩岸間的年貿易額激增到300億美元,中國大陸也佔台灣對外出口16.46%的比率,並且佔台灣對外貿易總額的23.79%,每年從台灣前往大陸的人數也急增到310萬人次。
投書指出,接下來民進黨陳水扁總統(2000-2008年),也企圖全面阻止兩岸交流,但是反而讓台灣人民和大陸來往更為密切,陳水扁最後執政的2008年,台灣對大陸投資總額超過3000億美元,也佔台灣對海外投資的80%,兩岸的年間貿易額達到1350億美元,和日本一樣,中國大陸也成為台灣的最大貿易夥伴。
馮寄台指出,20年來,2300萬的台灣人口每年有數百萬人次造訪大陸,龐大的台灣資金流向大陸,台灣的對外貿易大幅度依賴大陸。
可是台灣人在大陸遭受欺負或是不公平待遇時,當時的台灣政府卻束手無策。
3年多前馬英九執政後,為了維護台灣人在大陸的權益,在「不統、不獨、不武」原則下,開始與中國大陸協商,要求制訂交流的規範。
至今為止,雙方已經簽署包含「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(ECFA)」在內的17項經貿協定,根據民意調查,約有7成的受訪台灣人支持政府的兩岸協議。
投書指出,2010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高達10.8%,也有人認為這是政府過度「依賴大陸」的結果,事實剛好相反。
2007年民進黨執政時,大陸佔台灣對外出口40.7%的比率,佔台灣對外貿易總額的27.95%,2010年,大陸佔台灣對外出口比率為41.8%,佔台灣對外貿易總額28.96%。
也就是說,大陸佔台灣整體對外貿易的比率在馬總統執政3年內僅增加1.01%。
另一方面,去年台灣的對日貿易額成長率為37.9%,對美貿易成長率為36.3%、對歐盟貿易成長率為31.5%,台灣的國內投資也大幅成長32.5%,因此去年台灣創造出過去24年來最高的經濟成長率。
馮寄台指出,馬總統不但沒有「向中國傾斜」,反而矯正之前過度仰賴中國大陸的台灣經濟。
投書最後指出,李登輝與陳水扁共治理台灣20年,雖然都盡力阻止兩岸交流, 反而讓台灣經濟過度依賴中國大陸,現在批評馬總統「向中國傾斜」,就如同棒球比賽9局下半雙方平分、無人出局滿壘的緊張狀況下,把責任都推給剛出場的救援投手一樣。造成危機的投手們都已經下台,卻讓救援投手拚命挽救危機。1000921




